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福州“满江红” 半个世纪的守护

2023-12-11 09:15:25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丹 林舒颖 石美祥

红萍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诞生于白垩纪,因为秋冬时节在江面上呈现一片红色,又被称为“满江红”。它具有强大的固氮能力,是很好的肥料、饵料,曾在4900万年前地球出现高温气候时通过疯狂吸收二氧化碳给地球“退烧”,还到太空出过差。

福州“满江红” 半个世纪的守护邓素芳(左)、应朝阳(中)、杨燕秋(右)查看红萍生长情况。

这种神奇植物的种质资源,被保护在福州市新店镇埔垱村的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这里安全、有序生活着650多份红萍种质资源,数量为世界之最。

2023年,农业农村部为红萍种质资源圃等首批72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授牌,让在福州守护红萍种质资源的科学家开心不已。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成立近半个世纪的红萍种质资源圃,了解几代人守护、利用红萍的故事。

福州“满江红” 半个世纪的守护像小树一样的红萍。

几批科研人员 守护红萍近半个世纪

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的白色网室大棚里,整齐摆放着一个个养着红萍的搪瓷盆。

这些红萍长相可爱,有些呈红色,有些则是红绿相间。它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性,一共有650多份。

搪瓷盆的一侧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立马跳出红萍的编码、种名、原产地、收集时间等信息。

“最老的在这里养了近半个世纪了。”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负责人、国家绿肥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福建省农科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介绍,为了保证红萍的安全,每一份红萍种质资源都有三个“分身”,对应网室、温室、离体培养三级保存体系。网室保存的环境和自然环境最为相似,方便对公众开放进行科普。温室、离体培养保存要求严苛,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

据了解,红萍种质资源圃始建于1979年。当时我国开始重视红萍作为绿肥的推广价值,应朝阳的前辈们启动了红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利用和交换工作。起初这里只有四五十份红萍种质资源,经过国际交流和乡野收集,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我们曾从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了200多份红萍种质资源。”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邓素芳副研究员说。

守护红萍种质资源的工作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科研人员经历了诸多挑战,包括自然灾害、病虫害、资金困难等。

应朝阳说,1991年他刚来这里时,红萍种质资源就安置在两个小房间里,每一份就放在炖罐那么大的盆里。好在科研人员坚持守护,将这些红萍种质资源保留了下来。

今年夏天的两场台风,让资源圃两次被淹、停电。“积水深五六十厘米,好在没淹到培养红萍的器皿。”邓素芳说,那些天大家疯狂抢救,才没有造成损失。

红萍还会遭遇病虫害,有时候夏天生了萍丝虫,严重时一夜间整盆红萍就黑了、死了。所以,对于应朝阳他们来说,每天上班先巡查已成了习惯,遇到放长假,他们也要到红萍种质资源圃看一看才安心。

福州“满江红” 半个世纪的守护显微镜下的红萍。受访者供图

寻找培育新品种 种质资源增至650多份

种质资源圃需要不断收集保存种质资源。

2007年,做旱地绿肥研究的应朝阳开始进行红萍的收集保存工作。2016年12月,应朝阳带队到南平市浦城县官路乡官路村毕岭开展红萍资源调查。“当地气温接近0℃,而一般的红萍低于10℃时生长便逐渐停滞。没想到我们在那里竟然发现了红萍,大家都觉得很惊喜。”应朝阳说,当时大家就想着,这种红萍能否解决现有品种不耐寒、难以越冬的问题,便将它们带回福州进行圃外扩繁。

最终,他们确认了这种耐寒能力超群的红萍与现有种质资源显著不同,将它命名为“毕岭”入编资源圃,并于2023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

“每年我们都会安排野外调查,每次都能带回十多种红萍,但最终能入编的还是少数。”应朝阳说,这些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大多数省份。

“确定红萍的种类,要等到它结孢子,这个过程很长。”应朝阳说,现在团队里有了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杨燕秋博士,利用遗传物质来鉴定就不用等孢子成熟,加快了新种类入圃的速度。

另一方面,依托种质资源圃,邓素芳通过评价选育的方式,筛选鉴定出了许多优良品种。“600多份种质资源里,有一部分是前辈们利用杂交选育、萍藻重组等方式培育出的新品系,这些都是宝贵的种质财富。”邓素芳说。

据了解,红萍有7个大种,目前种质资源圃里安全保护着的只有6个大种。“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们曾经拥有过第七种,叫作尼罗满江红,它们很怕冷,没能熬过福州的冬天。”邓素芳说,大家都希望能填补这个空白。

2017年,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等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种质资源圃内的红萍从400多份增加到650多份。2019年,种质资源圃完成改扩建,资源安全保存能力提升到2000份以上。

福州“满江红” 半个世纪的守护浮在水面上的红萍。

小小红萍作用大 上天入地显身手

“小小红萍作用大。它和鱼腥藻共生,拥有强大的固氮能力,能为水稻生产增产节肥。它适口性好,长得快,鱼、虾、鸭子等都爱吃,能给稻田渔业提供充足饵料,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应朝阳说,早在元代我国的农民就懂得将红萍播种在稻田中,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增加土壤肥力。不过,后来化肥工业的发展让这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变得鲜为人知。

应朝阳和团队成员杨有泉、李振武等要做的就是,依托红萍种质资源优势,“复苏”这项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稻-萍-渔(鸭)”生态种养模式,让红萍在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大作用。

目前,“稻-萍-渔(鸭)”生态种养模式已在武夷山市、光泽县、浦城县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在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中形成产业特色。

武夷山吴屯一直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但面临“化肥用多了鱼长不好,不用化肥稻子长不好”的问题。应朝阳找到当地农户,开始示范“稻-萍-渔(鸭)”种养模式。

“我们采用多种红萍组合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两年的示范,农户算了一笔账,收成比过去好多了。”应朝阳说,吴屯附近越来越多农户主动寻来,远在东北的五常大米生产基地也来寻求合作。

现在,应朝阳、邓素芳、林忠宁等人还在研究红萍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老前辈告诉邓素芳,红萍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可以吃。“老前辈们都在用红萍包饺子、做沙拉。把红萍制作成脆片,咬起来酥酥脆脆的,还有类似海苔的香味。”邓素芳说。

邓素芳介绍,说起红萍,不得不提有名的“红萍事件”。4900万年前的地球经历恐怖的高温,红萍则在北极水域迅速繁殖,疯狂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一过程持续了80万年,让整个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近一半,意外帮助地球完成了“退烧”任务。

红萍还到太空出过差。“科学家们想看看这小东西在太空里会不会长很好,能不能变成宇航员的食物,或者成为一种绿色新能源……”邓素芳说。

“我们越研究越喜欢红萍,也希望有更多人一起来研究它,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应朝阳说。(记者 陈丹 林舒颖/文 石美祥/摄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聊聊福州|风雨听水斋
聊聊福州|风雨听水斋
侨家感恩留宴席
侨家感恩留宴席
“数竞女孩”是怎样炼成的?
“数竞女孩”是怎样炼成的?
“闽都号”中欧班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闽都号”中欧班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福州房产频道
多重政策推进 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多重政策推进 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专题推荐
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
第八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福清在行动
一月一选 你点我检(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