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都市圈 >> 宁德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2023-07-21 20:44:00来源:宁德网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大黄鱼

  位列东海渔业“四大海产”之首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通体色泽亮黄如金

  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的东方美学意味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的新型大黄鱼养殖渔排(无人机照片,7月17日摄)。

  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

  自古就是大黄鱼的生长繁殖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因过度捕捞

  野生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宁德霞浦溪南海域渔排上,养殖户夜捕大黄鱼(4月17日摄)。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在宁德霞浦下浒海域渔排上拍摄的养殖户夜捕的大黄鱼(2021年11月25日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以“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为代表

  一批水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攻关

  成功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随之形成的大黄鱼养殖产业

  成为闽东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撑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被称为“大黄鱼之父”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在修改《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的报告(5月11日摄)。刘家富年过八旬,仍然奔忙在大黄鱼产业发展一线,痴心不改。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在宁德泩泩渔业育苗场,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团队驻场博士(中、右)向育苗场负责人了解大黄鱼实验苗培养情况(5月9日摄)。

  近年来

  宁德以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为契机

  推动大黄鱼养殖设施

  由传统渔排

  向新型塑胶渔排转型

  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效益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渔排绵延海上(无人机全景照片,7月17日摄)。

  同时实施“国鱼”计划

  向上深化“养殖链”

  向下拓展“加工链”

  发力电商、渔旅融合

  推动产业从种苗、养殖

  到加工、品牌、市场等全链条提升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养殖户在宁德三都澳东冲口海域投放大黄鱼鱼苗(5月9日摄)。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宁德制造的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拖航出海,驶向霞浦北礵岛海域养殖区(无人机照片,6月27日摄)。该平台装配自动投喂、气温海水监测、信息化自动控制等先进系统,将引领宁德大黄鱼养殖由内澳走向深海。

  如今,宁德已成为

  我国规模最大的

  大黄鱼人工养殖、加工、贸易、出口基地

  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都”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在宁德金盛水产生产车间,工人们加工大黄鱼产品。这里每天大黄鱼加工量达1.5至2万尾(5月12日摄)。

  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19.47万吨

  产值88.75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厨师在宁德首届全国大黄鱼美食烹饪大赛上烹饪大黄鱼(4月9日摄)。

新华社|大黄鱼“重生”记

  ↑电动游艇载着游客领略宁德海上风光(无人机照片,7月14日摄)。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看!这是银装素裹的福州!
看!这是银装素裹的福州!
福州人在市区能看到雪山
福州人在市区能看到雪山
这份防寒抗冻指南请收好!
这份防寒抗冻指南请收好!
一起看雪去!福州加入“下雪群聊”
一起看雪去!福州加入“下雪群聊”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今年新增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福州今年新增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专题推荐
聚焦2024福州两会
开眼看世界 以笔醒山河——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
2023年福州第二届住房展销会
醉美鼓岭 如画鼓山——鼓岭鼓山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