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恢宏史诗耀千秋——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2021-07-09 09:25:12  来源:新华网

  标注民生的温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全体人民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送给村民徐解秀,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革命就是为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人民的冷暖,始终放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间;人民的心间,感受了“半条被子”映照出的温暖,今天已被全面小康的阳光充盈。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张张群众笑脸,绘就色彩斑斓的小康中国。

恢宏史诗耀千秋——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这是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笑脸合集(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以江西井冈山神山村为代表,许多摆脱贫困的村庄,会在显眼的地方设立一面定格了村民微笑表情的“笑脸墙”。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更有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恢宏史诗耀千秋——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在自家的农家乐内端菜(2020年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贵州遵义市花茂村原来叫“荒茅田”,现在已经脱贫。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有一面“笑脸墙”。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在王治强家中与村民交谈时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花繁叶茂的花茂村笑了。“村里游客越来越多,过上现在的好生活,大家天天都乐呵呵的。”王治强说。

恢宏史诗耀千秋——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这是2020年2月28日拍摄的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风貌(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全面小康,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从脱贫攻坚到筑牢民生保障网,从解决“民生之盼”到实现“民生之变”,全面小康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是实实在在的小康。

  一组数据,彰显“十三五”期间的民生答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6000万人;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61万张;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块86英寸的智能交互黑板,一只麦克风,两台摄像机,一台壁挂录播机。

  这是海拔3500多米的四川若尔盖县红星镇中心校音乐教室的标配。

  2021年5月14日,三年级二班的42名学生通过大屏幕学唱儿歌《两只小象》,老师郭维纳在470公里外的成都天涯石小学。

  这座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学校有60多年历史,一直缺少艺术类老师,以前的音乐课常常由语文老师上。

  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通过“一块屏”建立起专递课堂,让孩子们有了专业音乐老师。

  “这学期学会了好几首歌,我最喜欢《点点头、握握手》。”9岁的藏族女孩康周旺姆很盼望每周五的音乐课,不仅自己时常哼唱,还回家教弟弟妹妹唱。

  “一块屏”已飞入中国几百万间教室,“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远程教育工程,让越来越多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科技赋能,体现在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恢宏史诗耀千秋——写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谢妍(左)通过远程视频与北大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汪波交流,为居民周自仲问诊(2020年8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75岁的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居民周自仲,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慢性病。

  6年前,他与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谢妍签约,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每次来看病,都是固定诊室、固定医生,有时还能跟大医院专家交流。”周自仲说,去年夏天,他在家庭医生陪同下,接受北大第一医院专家的远程视频问诊。

  虽然每个家庭医生团队要签约2000多位居民,但通过“互联网+智慧家医”模式,居民在挂号时可通过医保卡自动关联、智能识别,实现签约医生与患者“一对一”定向分诊。

  浙江杭州,走进余杭区仓溢东苑小区,智能的气息扑面而来: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提醒业主戴好口罩,无人快递车在小区来回寄送包裹……

  对于这里的居民而言,生活便利性前所未有。缴纳水电费、维修家电可在手机上预约,“算法”可以帮老人合理安排体检时间,为小孩预订托管教室。

  江西鄱阳湖畔,陆续开始夏收。“85后”农民喻莹已经不用“双脚下田”,机器可以收割。他发现,今年穗子很饱满,春耕时无人机直播的水稻比人工撒播的水稻亩产要高。8000多亩早稻用机器收割,预计一周可完成,比人工收割节省一半成本。

  随着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设备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中国千百年来沿袭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改变,“无人农业”掀起燎原之势。

  神州巨变,山河锦绣。

  今日的中华大地上,一幅壮美画卷已经展开——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面向未来——

  江山如画,意气风发!(记者邬焕庆、赵超、熊争艳、王鹏、黄垚、戴小河)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