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侨乡长乐吹“新风”:红白事从简,省钱做公益

2018-07-09 08:17:2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7月6日电(记者 陈弘毅)“这笔钱本来预备自己办丧事时办酒席分钱用,听说长乐办丧事不分钱了,百姓拍手叫好,我就把这10万元捐给村里的医养中心,造福孤寡老人。”6日,92岁的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党支部老党员林友海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发现,像林友海一样,把原本用来操办红白事的钱捐给公益事业,近两年在福建侨乡长乐成了一种“新风”。

  “长乐是著名的侨乡,当地人十分看重宗族乡里关系和传统习俗,有婚丧大操大办讲‘排场’的乡俗文化。”长乐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林盛告诉记者,以2013年为例,长乐民间办丧事酒席不但不收礼金,还给每位参加宾客“分钱”,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元。

  “丧事上‘分钱’的陋习,变成了群众沉重的经济负担。”长乐区金峰镇金峰社区党委书记薛忠告诉记者,有的子女经济条件不好,因为怕被邻里说闲话,只能硬着头皮去借钱,苦不堪言。

  转变始于2016年底。长乐下定决心向歪风陋俗宣战,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移风易俗,先从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林盛说,对党员干部,长乐强调纪律突出监管,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村里的党员不论是操办还是参加红白事,都要向党组织提前报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执行。科级以上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的情况,每月都在媒体上公示,接受群众举报监督。

  在潭头镇大宏村,村支书施家旺打开手机,今年全村所有的红白事操办情况包括每场办了几桌,有哪些党员干部参加都一目了然,上级党组织也会定期来检查村里的党员是否起到带头抵制婚丧陋习的作用。

  “树立厚养简葬观念,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老人去世时丧事从简……”这是金峰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去年全体通过的《移风易俗居规民约》。记者看到,按照居规民约,社区居民操办丧事不得超过50桌,每桌膳食从简22道,不分钱、不发礼品。

  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林岩云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提倡红白事从简以来,长安村一共办了28场酒席。按照每场酒席为群众节约至少15万元计算,光这一项就为群众节省了400多万元。一边是陋习得到遏止,另一边,群众捐给公益事业的钱越来越多。仅去年一年,村里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就收到了20多万元善款。

  金峰社区有企业家丧事简办后,设立了一个孝老基金,为辖区所有70岁以上老人定期发给生活补助,赢得居民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陈颖】

“福州好人”柳智灿获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福州好人”柳智灿获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日前,福州市第二十九次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召开。其中,“福州好人”柳智灿荣获先进分子二等奖(个人)。【详细】

福州好人陈祥清:徒手攀楼勇救被困老人

福州好人陈祥清:徒手攀楼勇救被困老人

日前,抖音APP上一则“老人被困三楼窗户外,一名男子用身体当护具护送老人安全进入房间”的短视频冲上福州同城榜热搜。【详细】

你跪地救人的样子,真美!

你跪地救人的样子,真美!

在结束入户核酸采集工作“转场”过程中,她和晋安区王庄街道福马社区工作人员张驰联手,帮助了一名晕倒在路边的男子。【详细】

“迎中秋”两岸邻里文化周开幕

“迎中秋”两岸邻里文化周开幕

5日,在台青柯承妘精彩的笛子独奏中,“迎中秋”两岸邻里文化周在位于晋安区的两岸社区交流中心拉开序幕。【详细】

“南公书场”再开锣 非遗评话说党史

“南公书场”再开锣 非遗评话说党史

近日,南公书场内再次响起了锣声,台江区委党校客座讲师吴嘉秀充满“虾油味”的非遗评话,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详细】

浓情七夕!晋安这场活动热闹精彩!

浓情七夕!晋安这场活动热闹精彩!

晋安区举办“强国复兴有我 浓情七夕·邻里有爱”2022年晋安区“我们的节日·七夕”鼓山专场活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