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州新闻网 >> 福州统一战线 >> 非公经济

赖庆辉:商界独到者的福州情怀

2010-12-07 00:00:00  来源:统战部  【字号

  【上榜理由】搞好企业,回报社会,取之福州,用之福州

  【人物名片】赖庆辉,全国第八至十届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福州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华侨大学董事、福州华侨中学董事长、名誉校长、福建省闽江大学基金会董事长、旅港福建商会副理事长、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监事长等职。 

  【创 业】藤王的生意史 

  庆辉上世纪60年代从印尼回国读书,1965年进入福州华侨中学。上世纪70年代初到香港创业。现在他的实业不仅在香港、福州,而且遍及澳门和澳洲等地,是香港永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赖庆辉1946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商人家庭,祖籍系福清市东张镇。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侨领,他从小受父亲爱国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1965年回福州读书,1971年,前往香港开创事业。  

  27岁的他开始是代理父亲的事业,从印尼进口藤条原材料,然后转口中国内地,生意越做越兴隆。经过6年的奋斗,他与国内的所有省份建立了贸易关系,几乎垄断了香港的藤条市场,令香港工商界人士刮目相看,他们把藤王的桂冠送给了年轻的赖庆辉。 

  赖庆辉说自己始终牢记父亲的一句话:在商场上必须重信用,信誉就是最大的根本 

  【发 展】创造了多个与福州关联的第一 

  赖庆辉年轻时就显示出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年仅27岁的他就当选为香港轻工百货业商会副会长、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理事长。自此他开始为促进宗亲、社团之间的联谊,增进海内外各界人士之间的团结牵线搭桥。

  改革开放前,祖国的经济还不发达,国内轻工产品工艺落后,产品滞销。赖庆辉在上海选定一家工厂,无条件投入巨资,引进设备,生产“555不锈钢器皿,并成了香港的国货名牌,不仅走进香港的千家万户,而且还远销美国、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弥补了中国不锈钢器皿出口的空白。

  1974年,赖庆辉在福州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个沟通福州与海外联系的港商。他在香港的公司更被家乡人称为接待站19871月,福州市政府举办第一次外商投资洽谈会,赖庆辉立即带领30多位旅港乡亲返乡洽谈,投石问路19882月,福州市首次推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并公开拍卖,赖庆辉以其独到的眼光,高价中标,开创了外商购买国有土地之先例。 

  【责 任】搞好企业,回报社会

  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赖先生更是义无反顾,赖先生始终恪守自己的投资经商信念:搞好企业,回报社会,取之福州,用之福州

  早在福州华侨中学复名前,赖庆辉就捐献给学校一批教学器材和设备,复名后他又以父亲赖水镰先生的名义,投资兴建了侨中第一座侨胞兴建的楼房——“水镰楼,可供400多名寄宿生住宿。其后,又捐资10多万元人民币与其他爱国侨胞共同兴建了科学楼。他还捐资100万元人民币,给侨中建礼堂和成立教育基金会。

  赖庆辉热心赈济灾区和发展公益事业,其回报社会,造福家乡的义举,受到广泛的称赞。福建省政府授予赖先生乐育英才光荣匾;福州市教委授予赖先生华侨中学荣誉校长的荣誉职务;省侨办授予赖先生乐于奉献光荣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