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清市清明传统四百年不变:先祭抗倭烈士再祭祖

2017-04-09 08:20:32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4月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4月7日,500余位福清市民在海口镇东卫城抗倭英雄义冢前,公祭当年血战倭寇,将生命永远留在这里的无名烈士。据悉,这是福清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为抗倭英雄扫墓活动。

  作为当年抗倭重要战地的福清市,自4月以来,当地百姓以各种形式纪念抗倭官兵,海口镇各村按照459年不变传统:先祭抗倭烈士再祭先人。镇东卫城抗倭英雄义冢前天天都有人捧着鲜花来祭祀,还有人捧来了美酒和因戚继光抗倭而名扬四海的福清光饼供奉英雄。7日举行的公祭活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福清市保存着大量明代抗倭历史文化遗存,如东瀚镇万安古城、抗倭烽火台,海口镇抗倭英雄义冢、镇东卫所古墙,新厝镇抗倭营寨墙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懂得感恩的福清人从没有忘记为保卫福清牺牲的抗倭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几番侵入海口,驻守海口的镇东卫官兵血战杀敌,牺牲甚众。牺牲的镇东卫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家人因路遥难来拾骨,海口人在面向东海的塔顶山上建起了义冢,收埋了英雄的遗骨,据说墓碑上的“义冢”二字出自嘉靖皇帝之手。从1558年开始,海口人每年清明都是先祭义冢再扫自家祖墓。

  新厝镇峰头村,当年有一座令敌魂飞胆丧的抗倭兵寨,至今还保存着段段寨墙和当年杀倭地。77岁的峰头人翁德龙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收集、弘扬福清官民抗倭事实,他作《念奴娇·瞰海》一首以纪念抗倭军民:“海天无际,见滚滚骇浪,起峰落谷。放眼水云相济处,似有苍龙蟠伏。鸥鹭腾空,海舟竞渡,足够涂一幅。江山异彩,造就多少人物。回想兵祸天灾,丈夫血性,怎睹妻儿哭。暂把渔装当甲胄,敢向艰险横目。击棹中流,挥戈荡冠,钢铁疆防铸。光阴荏苒,锤成当代风骨。”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