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洋“厝边”再回鼓岭 >> 老物件“转厝”

让老建筑、老物件“开口说话”

2023-06-28 16:43:31来源:福州新闻网

  捐赠者:林轶南(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鼓岭文化研究学者)

  捐赠藏品:瓷餐盘、幻灯机、玻璃幻灯原片等

让老建筑、老物件“开口说话”

林轶南展示鼓岭古堡玻璃幻灯原片。(图片来源:鼓岭旅游度假区)

  林轶南现场捐赠了一对在鼓岭生活的外国人当年用过的瓷器餐盘,以及保存百余年的鼓山灵源洞玻璃幻灯原片。当天,他还用幻灯机播放了这张原片,“可以看到灵源洞的变化并不大,基本结构和现在相差无几。”

  此次捐赠中体积最大的藏品也来自林轶南——一台从美国拍卖行购得的幻灯机。幻灯机的铁皮外壳和插头锈迹斑驳,满是岁月的痕迹,“当时万国公益社和教堂学校都有配备幻灯机,用来放映照片、教学资料等。”林轶南说。

让老建筑、老物件“开口说话”

林轶南捐赠的瓷餐盘。

  2016年,林轶南在协助穆言灵寻找加德纳故居时,投身鼓岭老建筑的研究,并着力挖掘背后故事。当时很多关于鼓岭的英文文献上的街道、人名等都是用英语拼的福州方言(如KULIANG等),作为福州人,林轶南可以很快解译这些信息。

  不仅如此,林轶南还带领学生团队自主研发了集历史文字信息、原始物料信息(老照片)以及数字媒体信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等技术,为鼓岭画出了社群关系网,让老建筑、老物件“开口说话”。

  打开社群关系图,可以看到,主要家族之间以线相连,代表存在人际往来互动,越近代表关系越亲密。而通过人脸识别和人工辅助鉴定,将不同年代的老照片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快速确定人物在社群中的关系,将人物童年、青年、中年、晚年不同时期的面貌串联起来。“前不久,我通过分析穆老师提供的家族合影,还找到了穆蔼仁夫妇在协和大学任教时的中国同事后人。”林轶南说。

  (文字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