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乌山时评 >> 热点关注

乌山时评|党建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

2022-09-06 10:03:00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孙巧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就要重视发挥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要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以党建为龙头引领社区建设、以高效为特点优化社区管理、以群众为中心推动社区服务。

  以党建为龙头引领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关乎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关乎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社区建设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在社区建设中,必须夯实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党组织协调社区内多元主体的纽带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社区应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网络,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在社区各项事务中发挥引领作用。

  社区管理应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党员是社区工作的有力推动者,也是连接党组织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社区中的党员干部应广开言路,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深入群众,通过走访居民、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同社区居民的联系,深入了解其需求,做到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体现党员的联动、纽带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区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党员岗在基层社区中频频出现,生动体现党员队伍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先锋作用。

  社区服务应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党建活动一方面密切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使党的影响力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更好地发挥作用,社区中的党建活动应打破传统模式,积极创新。通过开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其更具服务性。如,举办党员与社区困难户结对子活动,通过结对子,党员以己之力助他人;开展党员自愿认领服务,发挥党员的专长,为社区服务贡献力量等。

  以高效为特点优化社区管理

  社区工作繁杂,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就要借助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高效为特点优化社区管理。

  推进“互联网+”社区建设。时代的发展对社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社区建设应在过去面对面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开展管理与服务。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双重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社区分成若干网格并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使服务人员直接对接相应网格,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管理,真正实现高效管理、灵活管理。

  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切实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将党建、民政、法律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居民联系较多的服务项目集中到一起,使过去繁琐的服务程序变得简洁、方便,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要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就要紧扣其群众自治的性质,加强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建设,推进和完善决策方式,并对决策实施全程进行公示。同时,社区应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确立常规约见、难点问题的主题约见等不同方式,使党代表“零距离”接触群众,及时听取民意,从制度上和行动上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助力社区建设。

  以群众为中心推动社区服务

  社区作为一种新型共同体,不可缺少“人”这一基本要素,人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根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社区建设应回归基础,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为基本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路线,着力建设“SECH”(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健康性)社区。

  构建需求分析,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服务活动。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社区要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做到“养在社区,乐在社区”。老年人作为现代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评价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社区应整合力量,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养老在社区”,使老人得到良好照顾。同时,社区要注重整合辖区医疗服务资源,密切跟踪老人的健康状况,定期为社区老人体检;招募志愿者组织文化体育活动,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孤独问题。通过一系列助老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做到“乐在社区”。社区不但要关注老年人,还应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双职工家庭是当前社区生活的主体之一,在这种家庭结构下,父母上班时孩子无人看管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社区应当整合资源,创办程序正当、经营规范的托管所,解决双职工的后顾之忧。社区还应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文化活动中心,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三社”联动作用,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社区是一个多主体的聚集地,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需要动员多方力量。社区应联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员等多元主体,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合力,提高社区各类活动的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活动增进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使社区管理者融入群众,从而提高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社区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