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乌山时评 >> 头条

筑牢绿色发展底色 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2022-04-11 17:03:18来源:福州新闻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并进一步强调“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决议》再一次深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向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福州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留下很多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3820”战略工程就前瞻性地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福州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福州应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

  以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这说明,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绿色发展注重的是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四五”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就把绿色转型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方向,既要求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环境更高水平的保护,也要求加快实现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方面,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环节实现结构优化、技术升级,在分配环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在消费环节营造绿色生活方式,在流通环节建设绿色清洁运输体系,通过绿色变革转变发展方式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实现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并非天然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转换,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要求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力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降低绿色发展成本,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指出:“现在全国都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福州一年四季常绿,生态就是一个最好的条件。”踏上美丽中国新征程,福州要筑牢四季常绿生态底色,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和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高品质的美丽福州。同时,福州应立足生态优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推行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环境“高颜值”转化为发展的“高产值”,让四季常绿的生态底色助推经济常青的发展成色。福州要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省的排头兵。

  以山水城市建设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决议》再次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内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山水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山水城市”是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目的。通过建设山水城市,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把城市引入“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不是所有城市有山有水,不是所有有山有水的城市都叫“山水城市”。福州“山—水—城”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格局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是公认的“山—水—城”人居环境建设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福州要持续做好“山水城市”建设,核心是要处理好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建好城市的山水。福州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城市的建设应尽量维护原有的自然地貌特征,形成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保护格局。保护山水格局,就是保护城市的命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福州独有自然和文化的个性传承。建设山水要秉承人民性,“山水城市”人民群众共享绿意空间,是人人所及的美好自然,是普惠性的而非商业化的建设。建设“山水城市”就是在践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另一方面,要建好山水中的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更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建设“山水城市”并非守旧式的保护,而是面向未来科技化的发展。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更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减少资源占用,可以有更大空间实现绿色发展规划。“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将自然规律和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积极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利用自然规律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从而达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迈上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福州应利用好良好的生态空间基础,积极营造高品质的山水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样本,绘好美丽中国新画卷的“福州篇章”。

  (作者工作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周蓉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