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800多年前,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

2023-06-12 09:14:54来源:观八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于1140年5月28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国占领十多年。从小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的他一辈子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一个发奋激昂、始终一节的爱国志士。

你知道吗?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两年,还和武夷山有着不解之缘。

出任福州知府,上任就放“三把火”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绍熙四年(1193),53岁的辛弃疾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兼管福建军务治安与地方救灾。

800多年前,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辛弃疾画像。图片来源: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

来到福州,辛弃疾甚爱西湖好风光。他写道:“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辛弃疾把福州西湖比作未嫁的西施,这是非要和苏轼笔下“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杭州西湖杠一杠了。

他在碧波拂翠的湖上泛舟:“绿涨连云翠拂空……船儿住,且醉浪花中。”(《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美景自己看了不够,他还自愿为网红景点做起了推介:“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水调歌头·说与西湖客》)

800多年前,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辛弃疾所处时代的福州城地图,城外西北方向便是西湖。图片来源:南宋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

看美景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时间里,辛弃疾兢兢业业地当着地方官。《宋史·辛弃疾列传》记载了辛弃疾知福州的“新官三把火”。

首先,辛弃疾对地方治安民生现状进行了客观冷静地分析。他认为:“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聚集的场所),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府)空竭,急缓奈何!”看来,想要治理好福州,镇压贼匪,充实军库是当务之急。

接着,辛弃疾一边安抚当地民生,一边筹钱五十万缗(缗是古代计量单位:一千文铜钱穿成一串叫一缗),建设“备安库”,用于供养宗室、保障军需以及在灾年平抑粮价。

此外,辛弃疾招募兵勇以补足军队名额,严抓训练并为军队打造质量上乘的甲胄,希望以此解决当地盗贼猖獗的问题。

可计划尚未实行完毕,辛弃疾就遭到了言官王蔺的弹劾。王蔺污蔑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意思是,辛弃疾你当官烧钱,杀人不眨眼,还天天想着在福建称王,简直大逆不道!

辛弃疾可真冤枉。他本来还想着“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意思是,可以不理会朝廷中枢的软弱与腐败,在这山水明媚的福建好好当个父母官。可弹劾他的话侮辱性极强,辛弃疾无从辩驳,只觉无力。

那就辞官吧,“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念奴娇·题梅》)

谁知辛弃疾的归隐之意偏偏遭到了旁人阻拦。而这旁人正是他的公子,阻拦理由是:买房的钱还没攒够!

气得辛弃疾赋词一首:

《最高楼·吾衰矣》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辛弃疾遂请辞,就这样结束了时长两年的福州市市长生涯。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和朱熹、陆游成了“铁哥们”

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武夷宫”在宋代名为冲佑观,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朱熹、陆游、辛弃疾先后多次主管武夷山冲佑观(朱熹两度、陆游四度、辛弃疾四度)。他们被当地人尊称为“三翁”(朱晦翁、陆放翁、辛瓢翁)。他们是文学家,也是茶人、美食家,三人在武夷山留下了相遇相知、谈儒论道、报国为民的千古佳话。

800多年前,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武夷宫秋色。陈美中 摄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称晦翁,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建安(今建瓯市)提举福建茶盐公事,此时朱熹提举冲佑观,二人相聚武夷山中。离别多年之后,陆游写就四首《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回忆在武夷山的日子,留下“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等诗句。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辛弃疾和朱熹同游九曲溪,辛弃疾写下《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仓牺八卦前。”

800多年前,辛弃疾曾任福州市市长……武夷山天游峰俯瞰五曲行筏。朱燕涛 摄

这些诗句展露了“三翁”寄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的心境,记录了他们寻芳武夷、问道武夷的足迹。他们笔下仙凡同乐的故事,成为描画武夷人间仙境的经典之作。

朱熹、陆游、辛弃疾有时虽不在一处,但联系密切、政见相合、惺惺相惜,不仅都有儒家济苍生、安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均为坚定的“抗金”主战派。

陆游40多岁时穿上戎装,亲赴前线征战。辛弃疾更是几番沙场杀戮,“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朱熹评价他“是一帅才”。

但辛弃疾这样的帅才却屡遭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被贬至武夷山冲佑观担任赋闲的提举,失去“英雄用武之地”。朱熹对辛弃疾遭遇的不公待遇十分不解:“但当明赏罚而用耳!”陆游也鸣不平:“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武夷山下,他们“梦里挑灯看剑”的前情往事令人感怀,三人的知遇也最为难得。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