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冠军个个有故事

2023-06-10 07:51:59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李白蕾 陈暖

46岁资深研究员赛场上用机器人焊接“搞科研”,“90后”无人机团队包揽个人单项前四名,“劳模工作室”里带出几位“准劳模”……备受关注的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9日下午决出名次,福建省代表队成绩分外喜人。

这是全国总工会首次举办数字经济领域技能大赛,单项前三的选手可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选手们从各省赛中选拔,可谓高手中的高手。能在这场巅峰对决中成为闪耀的“匠星”,冠军们有什么想分享的?记者赛后采访了三位个人项目冠军。

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冠军个个有故事闭幕式展演节目《建功新时代》。记者 陈暖 摄

父子同赴人生重要考场

“我要赶着去接我儿子,他高考刚结束。”获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个人项目冠军的省特检院特种智能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拿着证书和奖章,闭幕式一结束就急着往外冲。“我的生日和儿子同一天,这3天又和儿子同时奔赴各自人生的重要考场,说起来还真巧。这几天不能陪伴儿子高考有些遗憾,但用这枚冠军奖章作为弥补,他也会很开心的。”陈照春说。

陈照春去年在这个项目省赛中获第一。他自2000年起就从事工业自动化应用研究,专心研究焊接机器人已有4年。“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一个机械臂,要让它灵敏并不容易,每个过程都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比如,要克服机器人焊接弧状焊缝难的问题,就得在手工点焊环节减少板子倾斜;施加100安的电流,每台机器人的焊接效果都略有差别,需要调整和测试。”

4小时的赛程和高温作业,对选手们的体力是不小的考验。但凭借科研工作者的细致和严谨,陈照春如愿拿到了全国冠军。“未来机器人焊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会把比赛中的心得转化到后续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之中,推动科研产品开发落地。”

在团队合作中

提升个人能力

装水、起飞、运水、倒水……无人机操作员比赛中最具挑战的环节是多人多机协同精准运输。这个项目各队4名队员全部上场,3人负责各操纵一台无人机,3台机器下合吊着一只小瓶子,对面的一人负责装水,到达点位后,3人要指挥无人机将水又快又准倒光。在看福建代表队这项比赛时,观众们就感叹4位小伙子配合太默契了。事后证明这支队伍确实实力超群,因为这个项目的个人赛全国前四名就被他们包揽了!

冠军是来自漳州的30岁电力人陈尉。“我们平常练的比的都不比全国赛简单,福建队这个项目一直以来在全国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陈尉告诉记者,他在省赛成绩是二等奖,此次能拿冠军,要归功队友们。小伙子拉着队友高举奖牌开心合影。“训练中的团队合作大大提升了我的个人能力。未来无人机项目团队合作空间巨大,光你自己飞得好还远远不够。”

陈尉还说,此次比赛也和全国各地的选手们学到很多,大开眼界。“他们在飞机的选用、人员的站位等都有战略战术可学。我要学起来用起来,不仅要会飞,还要研究怎么飞得更好,在日后运用无人机巡检高压线路时更能火眼金睛查缺补漏。”

劳模师傅

带出多名优秀弟子

“能拿第一名要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备赛条件,特别是为我们配备了非常有实力的指导老师,几年后我们就成了你。”获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工种冠军的中建海峡职工、“90后”姑娘王小颖激动地说。她要感谢的指导老师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昆。

杨昆曾在全省BIM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是中建海峡“杨昆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带的弟子在去年福建省首届“数字工匠”建设行业BIM技能竞赛评出的10位省“BIM技术能手”中包揽了第二三四名。此次决赛,杨昆担任BIM场地经理,负责赛场搭建,也有幸亲眼看到弟子们的场上精彩表现。“省队4位选手,有3位来自中建海峡,大家这半年备战都很辛苦。”杨昆说。

“BIM技术要求把眼前的建筑图纸变得立体,就像把小说拍成电影,很具挑战性。”王小颖告诉记者,个人赛要先建模,然后模拟施工过程,时间有限,技术难度和工程量都比较大。还好之前做了充分准备。她还说,比赛要求选手使用国产BIM软件,很多软件是之前没接触过的,通过备赛提升了技能,在日后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记者 李白蕾 )

【责任编辑:陈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