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

2023-05-20 08:45:3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赵铮艳 原浩

走进红庙岭产业园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福州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

19日,市城管委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两个单位约70名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走进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参观红庙岭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展示馆,并实地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流程。

福州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参加活动人员参观红庙岭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展示馆。

红庙岭华丽蝶变

生态文明谱新篇

19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红庙岭看到,昔日的垃圾山穿上了“绿衣”,四周草木葱茏,金鸡菊开得正盛。

参观者走进展示馆,映入眼帘的是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大型沙盘。如今的红庙岭已成为全国门类齐全、工艺先进、环境优美的近零排放、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福州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志愿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认真观展。

这要得益于1992年为破解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福州规划建设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同时极具前瞻性预留了充足的用地,为日后建设集垃圾分类后端资源化利用与环保宣教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奠定基础。

讲解员对红庙岭的演变史如数家珍:1995年,红庙岭填埋场一期建成投用,解决了生活垃圾“去哪里”的问题;2007年,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成,福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填埋转变为综合处理;2017年,在全国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时,福州把红庙岭定位为承接全市主要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置园区,投资50多亿元,22个项目集中上马,打通了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

参观者学习了红庙岭谋划、选址、建设的生动故事,了解红庙岭华丽蝶变的过程,加深对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市城管委有关人士介绍,福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动垃圾分类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福州城区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41.7%以上,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垃圾分类处置

废物资源利用

在红庙岭,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占地面积120亩,主要负责处理福州市区、高新区、大学城垃圾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设计总处理规模800吨/天,每年约处理厨余垃圾29.2万吨。

在该项目中控室,厨余垃圾处理流程清晰可见,已实现自动化。该项目副总经理陈若其介绍,从厨余垃圾分离出的有机物,通过22天左右的厌氧消化,转变成沼气、沼渣和沼液。产生的沼气经脱硫净化后进入发电机组发电,转化为清洁能源,每年可发电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沼渣通过脱水、好氧堆肥工艺转变为营养土,可以作为基质肥或园林绿化用肥,每年预计生产营养土3.6万吨。

在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垃圾运输车进场经过地磅称重计量后进入卸料大厅,将垃圾卸至储坑中,经过5天至7天发酵,渗滤液排到园区配套的渗滤液厂处理,发酵成熟的垃圾经由垃圾吊抓取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产生的烟气经过一系列先进的工艺处理后,以优于国标甚至部分高于欧盟标准排放。

作为红庙岭垃圾处理的“托底工程”,该项目除了焚烧处理分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外,还在“协同处置”理念下处置园区其他的垃圾处理设施排出的污泥、沼渣、固渣及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废弃物。该项目年发电量约1.91亿千瓦时,实现废物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们过去对垃圾处理‘脏乱臭’的传统认知。”“焚烧产生的废气、过滤的废液都会经过安全处理后再排出,还会抽样检验,老百姓就安心了!”“下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时,我就能更具体地向职工群众介绍垃圾分类循环经济了。”参观完后,市总工会干部们感慨不已。

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小分队,结合工会干部进企业、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强化职工群众的垃圾分类及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争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记者 赵铮艳 通讯员 许流钦/文 记者 原浩/摄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