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闽都创新实验室推介9项成果

2023-04-15 09:12:07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梁凯鸿

4月13日,“成果转化直通车”光电信息行业专场推介会在闽都创新实验室举行。闽都创新实验室现场推介了9项可落地产业化的最新科研成果:优质磁光晶态材料的设计、制备与产品开发;任意晶向自支撑大尺寸多孔GaN单晶衬底制备与应用;绿光透明陶瓷与新一代海洋捕鱼灯研发;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及电磁兼容吸波材料;MINI-LED背光新型显示器开发;高功率皮秒激光器的开发及应用;氮化镓功率器件外延技术产业化示范;透明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化、机器视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此次活动由福州科学城建设指挥部、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指导,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主办。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闽都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曹荣介绍,闽都创新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我们主动对接省内外光电信息企业和行业协会,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产学研精准对接。”曹荣表示,闽都创新实验室将继续布局战略性先进光电材料、新型照明与显示、高速通信与感知三个研究方向,依托现有科研力量,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团队,朝着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迈进。

市科技局副局长高远忠介绍了福州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福州市科创走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相关政策情况,欢迎企业积极落户福州、落地科创走廊片区。

“去年,我们的‘成果转化直通车’开到了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共推介科技成果46项,其中有36项成果已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高远忠介绍,此次在闽都创新实验室举办“成果转化直通车”活动,旨在集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和投融资机构等资源,促进福州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闽都创新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在福州转化落地,推动福州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福州通过搭建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方便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发布技术需求和可转化科技成果,并通过举办“成果转化直通车”系列活动,推进技术、资金、平台和产业深度融合,在科学城、科创走廊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进一步促进科学城、科创走廊片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交流合作,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此外,市科技局通过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帮助协调解决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高远忠表示,福州还不断优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APP的功能。目前,该APP已发布科技成果2624项、技术需求179项。

本次推介会现场共有12家企业提出成果意向对接,3家企业与相关成果推介人签订合作协议。

□项目特写

捕鱼灯在水下500米作业

什么样的灯,在水深500米的海中还能正常发光发热且省电又环保?闽都创新实验室研发的一款新一代海洋捕鱼灯给出了答案。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港口、海洋渔业等大空间照明场合日益增多。传统的海洋捕鱼灯为金卤灯,既费电寿命又短,且启动和关停速度都比较慢,大大影响了渔业机动性和捕鱼效果。

洪茂椿院士领军团队研发出了荧光陶瓷(热导率高、耐热耐蚀)及其LED封装技术,在全球率先推出实用化单颗千瓦级COB光源。在此基础上,衍生超大功率LED照明-绿光陶瓷等关键材料,并将此拓展应用到空中捕鱼灯、海洋探照灯等新产品中,生产出功率、光效等指标居国际领先地位的全球首例万瓦级海洋水下捕鱼灯。

“这款捕鱼灯可以在水下500米的深度进行作业,能帮助捕获青花鱼等高经济价值的鱼类。”该团队推介人介绍,该产品不仅能经受住海水腐蚀、海底压强等考验,还具有维护成本低、作业效率高、使用更安全等综合优势。

激光能切电池和宝石

能切开电池和宝石、液晶面板的光,你见过吗?闽都创新实验室研发的高功率皮秒激光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新型显示、电动汽车、5G通信、光伏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对激光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皮秒激光作为一种脉宽超短、附加热损伤小的新型能量源,在精细激光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以陶瓷、蓝宝石、硅片、玻璃为代表的硬、薄、脆材料在航空航天、半导体、3C消费电子、终端显示、光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刀模等切割方式存在崩边大、边缘挂碴、微裂痕、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等问题。

“皮秒激光的非接触式加工省下了模具开发费用,弥补了传统切割方式的不足,具有生产精度高、效率高、切割边缘整齐、垂直性佳和内损伤低的优势,且无需冲洗、打磨、抛光等二次加工。”推荐人任策介绍,闽都创新实验室研发的高功率皮秒激光器能带来极大的绿色环保便利,有效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成品率,促进用户降本增效,是薄硬脆材料切割行业备受欢迎的新型解决方案。

例如,利用皮秒激光对薄膜太阳电池指定位置进行割边绝缘操作,切割的边缘光滑且具有适当的宽度,还能保证电池间的绝缘性。

新材料能防电磁辐射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存在一些看不见的电磁波污染。有没有一种“神器”能让我们远离电磁辐射的危害?闽都创新实验室带来的电子信息设备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电磁兼容吸波材料就可以胜任。

“电子信息设备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小型化、微波及毫米波化方向发展,造成了电磁波污染。我们急需解决电磁污染对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干扰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项目推介人介绍,闽都创新实验室吴刚团队掌握了国际先进的导电橡胶材料、吸波材料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率先提出电磁隔离概念,推出Ka波段电磁隔离产品。团队研发出原创的CNT导电橡胶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已申请团体标准,全面替代进口产品。

目前,该团队研发的相关产品已经应用于户外天线和射频基站、5G电源和小基站、光伏逆变器、医疗设备等。

相关新闻

闽都创新实验室筹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记者从13日举行的“成果转化直通车”(闽都实验室站)光电信息行业专场推介会上获悉,在市科技局指导下,闽都创新实验室正在筹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一批联盟聚焦光电信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三个领域,由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强的影响力的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组成。 

“联盟成立后将开展联合攻关研究,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完善、集成与优化单元技术,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抢占技术的制高点。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群。”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郑发鲲表示,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力,推动闽都创新实验室更多创新成果转化。

(记者 梁凯鸿)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