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水蛭钻进鼻腔 七龄童频流鼻血

2023-02-25 10:47:0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朱丹华

水蛭钻进鼻腔 七龄童频流鼻血

医生提醒野外作业或游玩时注意防护

最近,7岁女孩小云(化名)频繁流鼻血,感觉鼻腔痒痒的,原来是一条长约7厘米的水蛭(俗名蚂蟥)钻进了她的鼻腔。

小云家住连江农村,就医前七八天,她的右侧鼻腔开始频繁流血。“小孩说鼻腔痒、不通气,好像有虫子在爬。”小云的父母说。

在连江当地医院,医生通过电子耳鼻喉镜检查发现,小云的右侧鼻腔深处竟躲着一条水蛭。小云的父母恍然大悟:住所附近稻田间的水沟里有不少水蛭。父母平时也提醒过孩子要小心,没想到这次水蛭钻进了孩子的鼻腔。

由于电子耳鼻喉镜无法直接取虫,21日,小云的父母带她到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取虫。接诊的侯晨婕主治医师在小云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鼻内镜手术取虫。为了让这条牢牢吸附在鼻腔里的活虫乖乖“搬家”,医生在夹取前,通过往小云鼻腔里注射的方式,给它灌了不少麻醉药。取出的水蛭很肥壮,长约7厘米,还是活的。

“每年的3月至8月是水蛭出没的高峰期。”侯晨婕说,水蛭大多分布在野外阳光稀少的潮湿处。人体暴露在外的部位,比如胳膊、小腿、足、颈等常成为水蛭的攻击目标,水蛭可能顺着鼻腔、咽喉、气管、尿道等腔道进入人体。

侯晨婕提醒市民:野外作业或游玩时要特别注意防护,应尽可能穿长裤、高帮鞋子,戴手套和帽子,扎紧裤腿,系住袖口和领口。山泉、溪水看似清洁,实则可能含有水蛭等寄生虫幼虫,不适直接饮用或漱口、洗脸。

水蛭一般无毒,但吸附在皮肤上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强力拉扯,因为水蛭的吸盘会越拉越紧,一旦被拉断,其口器就可能留在伤口内,引起感染或溃烂。

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为:在水蛭叮咬部位的四周轻轻拍打,使其因震动而松开吸盘自行掉落;用指甲、银行卡或类似的扁平物体贴着人体皮肤推水蛭头部(较狭长的一端),使其吸盘脱落,再撬开另一端的吸盘,使用脱离人体。

用烟火熏或在水蛭身上撒盐、涂抹肥皂水、醋、柠檬汁等,这些民间常见的方法虽可去除水蛭,但是可能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采用时需谨慎。(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陈钰涛)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