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

2022-12-23 13:39:11来源:福建日报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12月17日下午,“武夷2号”新能源船停靠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11号泊位,工人将集装箱吊装上船。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12月18日上午,“武夷2号”新能源船驶离南平港。闽江干流恢复通航,开启闽北航运“通江达海”新时代。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武夷2号”启航前,欧启斌船长仔细检查位于船艏部位的两组锂电池,电池组系统将为货船提供充足的新能源动力。这也是我省内河货运船舶首次使用该系统。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12月8日,“武夷2号”载货首航,欧启斌船长与来自船厂的技术人员配合录制新能源船的操作视频,作为船队后续船长的学习资料。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武夷2号”通过水口船闸。船舶在水口水电站航运过坝,需经过三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全程耗时两小时多。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出了水口船闸航行半小时即到达北溪船闸。12月18日晚上6点40分,“武夷2号”等待通过北溪船闸。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闽江作为福建的母亲河,自古就是交易繁忙的“黄金水道”。图为1900年的闽江帆船。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闽江航运的复苏之路从启动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建设开始。2017年8月,水口坝下工程实现一期围堰合龙。

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2021年10月27日,闽江水口坝下工程(船闸、引航道)交工验收。水口坝下工程位于福建水口水电站下游9.2公里处,是国内首个特大型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闽江航道河床下切难题,实现船舶全天候通航。

12月18日,在位于闽江上游的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11号泊位,随着“武夷2号”的一声悠长汽笛声响起,福建集装箱江海联运的序幕拉开,沉寂20多年的闽江“黄金水道”就此全面复航。

当日启航的500吨级新能源货运船“武夷2号”,是我省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内河增程式电动货船,它载运着南平企业生产的竹制品、石英砂等货物,驶往福州马尾港。这些货物集装箱在马尾青洲码头换乘海船,再通过内外贸航线运往国内沿海城市及东南亚等地。此次通航不仅标志着南平港正式开港,也标志着闽江高等级航道正式通航。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自古就是山海相连、交易繁忙的“黄金水道”。长期以来,闽江航道靠自然水流,上游礁石密布,丰水期最大通航船舶只有50吨,每年9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间,常出现断航现象,年货运总量仅为20万~30万吨。20世纪90年代,闽江干流上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力发电站——水口水电站,水口水库上游回水100公里以上,大大改善了闽江干流航道的通航条件。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河床水位下切、水文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闽江航运处于断航状态。

2015年,投资27.18亿元的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建设启动。2021年10月28日,闽江水口坝下工程一线船闸(现命名为“北溪船闸”)成功试通航,标志着由“两闸一机”(北溪船闸、水口船闸、水口升船机)组成的闽江水口航运枢纽正式投用。闽江水口航运枢纽实现从最低年通航44天到365天全天候通航的跃升,为闽江干流全线通航奠定了基础。

青山掩映,绿水凌波,“武夷2号”劈波斩浪一路驶向出海口的同时,规划形成5个港区、3个搜救中心和23个客运港点,货运通过能力2665万吨的南平港建设正如火如荼。洋坑码头11号泊位是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第一个正式投用的泊位,也是全省内河首个获批投产的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南平港开港运营,500吨级货船可从南平直达闽江口,货物经由闽江口内、外贸码头销往全国各地和全球。

闽江“黄金水道”将创“黄金效益”!据测算,水路运输的投资成本仅相当于公路运输的1/15,运输成本是公路的3/5、铁路的3/4。巨大的成本优势缩小了闽北内陆与沿海物流成本的差异。

闽江干流复航和南平港开港,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加快构筑多式联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具体行动,也是南平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由此,南平开启了“通江达海”的新时代。(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陈勤思 文/图)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