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手机禁入课堂 福建省立法保障

2022-07-29 07:39:28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李白蕾 冯雪珠

针对百姓关注的重要民生实事进行创新性“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28日通过《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将于9月1日起施行。

为什么要出台这项法规?家长和老师对此怎么看?学校以后会怎样管理手机?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28日进行了采访。

手机禁入课堂 福建省立法保障教院二附小教室内,学生将手机手表放入”停机坪“。记者 叶诚 摄

法规啥内容

手机不能进课堂

通话需求要保障

法规仅五条、200多字,与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要求作了衔接。

法规明确: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允许带入学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学校应当保障学生合理的通话需求;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并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落实本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回应公众关注的违法如何处罚的问题,记者从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这项立法重在引导公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是一部倡导性法规,没有设置罚则。各学校可灵活采取家长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手机管理方式,达到激励和奖惩的目的。

为何要立法

回应家校关注

贴近实际需要

随着手机日益普及,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价值观容易受影响,在学校使用手机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制定这项规定很好回应了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将有力推动学校依法治校。

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携带手机入课堂有相关规定,但福建省的这项法规适用范围较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所扩大,将部分已成年的高中生也纳入其中,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大多面临高考,家长对于管控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呼声尤为强烈,因此立法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各方怎么看

老师:管理有法可依

长乐一中校长郑其强说,这项立法让老师管理学生手机有法可依,将更加理直气壮。

福州十五中校长蔡隆则表示,有了法规,家长在拒绝孩子携带手机进课堂这一不合理要求时,将更有底气。

福州八中校长陈晨说,学生手机管控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此次立法起到了宣传作用,有利于家长、学校、社会共同配合。

福州教院二附小教师叶艳认为,要通过家校配合,在开学初就与家长达成一致,根据法规的要求理直气壮地落实好校园手机管理工作。同时,根据最新要求继续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做到每名学生及家长明晰要求,引导学生有通话需求时使用校内公共电话。

家长:配套措施要跟上

“不让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我肯定支持。”福州教院一附小学生家长张女士说,“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如果允许他们在学校使用手机,不仅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可能造成相互攀比,不利于学生成长。”同时,她也呼吁尽快出台配套管理措施,保障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安全,“据我了解,有些地方为学生配备带GPS的定位卡预防安全事故,或许我们也可以探索利用新技术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屏东中学家长李女士也赞成“禁止手机入课堂”立法,“我女儿之前还说,以后上高中要把手机带到学校,现在我可以放心了”。她还表示,立法禁止手机入课堂实际上也是保护了老师。在学生和老师就手机管理的问题发生冲突时,老师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法可依。她同样希望学校能考虑到家长在紧急情况下联系学生的需要,能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保障家长与学生的合理联络。

专家:学生要“拿得起放得下”

据新华社报道,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恒柱建议,有效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可通过管理、诊断、教育三步法。一是管理。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一起制定共同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遵守规定,慢慢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给孩子提供比较合适的宣泄压力的渠道,让孩子慢慢地放下手机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二是诊断。分析“手机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等问题,增加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教育。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要通过手机使用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专家建议,学生使用手机应“拿得起放得下”。建议可制定使用管理规则,要全班师生或全家人一起讨论,并形成公约。班级制定的公约要跟家长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要求跟在学校尽量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协同配合的教育效果。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规则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养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并形成依照规则行事的良好习惯。

后如何做

学校增设手机柜

倡导老师帮家长联络学生

法规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这为各校具体实施留足了空间。

目前,福州市部分学校采取了比较有效的手机管理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福州教院二附小在班级设置“停机坪”——透明的手机收纳盒,由学生管理,学生进教室后自觉将手机放入“停机坪”。

福州教院四附小设置了存放手机的“待机库”,各班还设置挑战目标,如一个月不用手机、一学期不用手机有相应奖励措施等。

福州八中也已设立相关机制,对学生的手机进行管理。考虑到在校寄宿的学生,学校还允许学生每天傍晚使用一个小时手机,便于他们与家人联系,让管理更加人性化。“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增设学生通信设备、倡导老师帮助家长联络学生等,进一步完善机制,落实落细手机禁入课堂的规定。”陈晨说。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学校完善配套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措施。今后学校还要提升硬件设施,如增设装手机的柜子等。”

对于家长们担心的没手机无法及时联系孩子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学校均有公用电话点,老师办公室电话和老师手机也可及时为学生提供与家长的通话服务。(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 冯雪珠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