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传承800多年,17道工序才能出的美味你尝过吗?

2021-07-02 10:26:58  来源:闽清文体旅
  

  “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有一种乡愁,叫家的味道。

  美食,就像是牵着乡愁的线。面团经过层层工序,制作出了新的美味,总能使曾经的相识和旧情,瞬间接通,重温记忆。闽清线面,就是这样一种藏在闽清人味蕾记忆里的好味道。

  线面”,是闽清县历史悠久、居家必备的传统粮食加工品。生产源于北方面食加工,唐末“十八姓随王入闽”时传入福建而至福州。初时,工序简单、工艺粗疏,竖直拉法,故称“挂面”;且面条粗短如索,又叫“索面”。

  后经改良,制作技艺逐渐精湛,产品细如丝、长如线,故称“线面”。本地话“长面”与“长命”谐音,而且一束束的线面酷似皓首长须的老寿星,所以民间又美称为“长寿面”。

  据史料记载,线面的制作始于宋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到了清末林至华手上,其线面制作技艺已自成一家,有十七道独特的手工工序,传承至今已是百年制面世家。

  林咸笑是闽清线面手工制作技艺林氏20世传人。

传承800多年,17道工序才能出的美味你尝过吗?

  其生产的线面不仅细长如丝,而且干而不酥、柔而不湿,入锅后易煮快熟,久煮不烂,柔韧滑润,嚼不粘牙,乃线面佳品。

  林氏独特的线面制作技艺被世人普遍认可和赞赏。其传人多年在海内外传艺授徒,影响遍及省内外和东南亚一带。

  其中,“盈乐”线面,更是“线面”中的优秀代表,销往国内各地超市;2009年,在亚太农贸展销会上,“盈乐”线面当众表演绝活:“一籽”线面(直径约7—8厘米)两个大汉拉不断,福州电视台特做专题报道。

  2012年,在福州“糖酒会”、2015年6.18展会上崭露头角。2018年,线面师傅拉出618米加长版线面并横跨闽江,在央视7套《乡村大世界》之《家乡》栏目惊艳亮相。

  “闽清线面”已成为中华美食宝库中颇具特色和内涵的食材,其独特的制作技艺饱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2015年,闽清线面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7年,闽清线面手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800多年,17道工序才能出的美味你尝过吗?

  闽清面线是一种品质独特、营养全面、老少皆宜的绿色食品,其中,还蕴涵着深深的人文历史和习俗文化。

  线面寓意,美好、吉祥。

  自古以来,线面为闽清当地节庆礼仪、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传统食材,并形成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如亲友第一次光临时煮的面叫“饷容面”;订婚结婚,礼品中少不了线面,名为“喜面”;孩子出生,亲戚朋友送线面祝福,称之“送安”;妇女生产后食用的面叫“诞面”;孩子满月、周岁办酒,第一道菜肯定是线面;过生日、出远门、大年初一,要吃鸡蛋线面,是为“太平面”;给老人祝寿,送的是“寿面”;“茶油拌线面”更是药食兼备的传统名食... ...内涵丰富的线面文化,已融入当地的习俗文化和人文历史,给百姓生活增添无限的喜庆色彩。

  随着时间流走、城市变迁,手工制面人变得越来越少。

  唯一不变的,是闽清人对线面的热爱,仍在代代传承,从未动摇。

  闽清线面,不仅仅是一道美味,更是缭绕心间的味道,是味蕾上的浓浓乡愁,也是人们心中对故乡和家的眷恋。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