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投资福州 >> 走进福州 >> 经济发展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2019-09-03 08:47:09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杨莹 池远

  福州新闻网9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杨莹 通讯员 彭辉 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池远提供) 70年接续奋斗,鼓楼人在时代洪流中印刻下了生动的剪影。70年载梦前行,“首善之区、幸福之城”的图景愈发清晰。聆听10个记忆片段,在浓缩的时光中重温鼓楼历史,遇见鼓楼未来。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鼓楼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办事人员服务。

  营商环境 惠企有速度更有温度

  “随时随地手机申请,第二天自助机打印,在鼓楼办理营业执照都已经像网购和银行自助取款一样方便了!”鼓楼个体工商户李泽文说。

  这不是李泽文第一次办理营业执照了,数年前他曾带着一沓纸质材料,排着队向窗口递交申请,3天后才拿到执照。如今,鼓楼区作为全市唯一个体工商户登记全程网办试点,实现了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的智能化登记。

  除了各种智能机器,鼓楼区还有一支专业队伍,让服务企业有速度更有温度。陈少渊就是鼓楼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店小二”。“以前很多惠企资源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手上,涉企服务一度呈现单兵作战、合力不足的情况。”陈少渊介绍,2017年,鼓楼区率先组建了企业服务中心,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窗口,统一向企业输出服务。

  如今,“1.0窗口”已升级为“2.0旗舰店”。鼓楼区为企业服务中心开辟新场所,秉承“您跑一趟,其他我办”的服务理念,服务覆盖政务事项、惠企政策、高管医疗、子女就学、招商代办等多方面。

  【成就点击】优化营商环境不遗余力,鼓楼区已在全省创新推出9项亮点项目,在全市率先启动8项优质服务,在全区创新推出“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等5项特色品牌。在2018年福州市“营商指标”综合测评中,鼓楼区评分位居各县(市)区第一。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榕基公司党委。(榕基供图)

  两新党建 点燃发展的“红色引擎”

  鼓楼区作为省会核心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富集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

  “为了帮助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这些年我们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红色覆盖面,填补新兴领域的‘空白点’。”鼓楼区委组织部非公办副主任陈静静介绍,全区两新组织不仅组建了党组织,还纷纷开展“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等活动,引导党员争做企业攻坚破难、创新发展的带头人。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支党员技术创新标兵团队,由党员骨干带头攻关的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口岸部门,为企业带来每年30%以上的利润贡献率。团队研发的产品还获得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应用软件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奖项。

  “公司取得今天的业绩,与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人才锻炼培养分不开。”该公司党委书记表示。目前,公司中层以上及骨干员工

  中70%都是党员,党建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成就点击】鼓楼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覆盖率分别为92.61%、90.98%,走在全市前列;探索两新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党建+”系列品牌释放各领域各单位党建“外溢”效应,形成“聚合”态势;打造楼宇党建示范带、互联网党建示范带,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屏山小学是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小学。

  基础教育 让优质均衡的教育惠及每个学生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33年前,程秀华怀揣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投身鼓楼教育事业。

  一根粉笔,一台幻灯机,这就是程秀华当年上课的装备。从小学老师成长为校长,再到如今的鼓楼区教育工会主席,她见证了鼓楼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课堂离开了粉笔、黑板,竟成了高科技体验场!”班班装上了电子白板,笔尖轻触就有图文并茂的教程,还能跨越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实现多地课程互动共享。

  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在成为现实。“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鼓楼籍学生,他们的小学并不只是集中在一两所学校。”鼓楼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莺强调,不能培养“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接班人。鼓楼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引领孩子奔向更广阔的远方。

  【成就点击】鼓楼区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民生事业,将1/3财力投入教育。区属小学翻新、扩建率达100%,实现“一校一特色”;区教师进修学校“共享教师”,让教学研究接地气;“名优骨干教师工作坊”,让教学水平节节高;兜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尝试集团化办学模式,让教育资源更均衡。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鼓东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正在享受美味午餐。

  居家养老 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几乎每天,年过八旬的陈幼卿都要到家对面“报到”。那是鼓东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楼有一间敞开式书房,文房四宝样样齐全,让她养成了练字的习惯。陈幼卿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这就是幸福感。”

  而在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林丽影的记忆中,2009年之前,面向所有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几乎是一片空白。就在这一年,鼓楼每个社区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不仅有8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还有休闲娱乐、心理辅导等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老人走出家门,反响很好。”

  这场“从无到有”的变化并没有结束。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站场地面积增至100平方米,还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2017年,鼓楼区深化养老服务工作改革试点,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形式,在每个街镇各建设1个“五星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靶向老有所养目标,如今鼓楼区又开启了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家园”的尝试,各种新体验正百花齐放。

  【成就点击】鼓楼区构建了“社区服务站点—街镇照料中心—专业养老机构”三级养老服务网;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联动实体养老、医疗、家政等机构,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三重三化三量”社区养老模式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旧屋改造后的龙峰雅居园。

  旧屋改造 万千广厦托起安居梦

  拥挤的木板房夏不防暑、冬不御寒,人们常用纸糊住墙上的裂缝……数十年前“纸褙福州城”的景象,在鼓楼区也不少见。

  安居才能乐业,居者有其屋还要优其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鼓楼区将改善居住条件作为民生大事,一届接着一届抓。“纸褙福州城”渐行远去,现代化都市阔步而来。

  新旧更迭中,程厝里开始与周边林立的高楼格格不入。“我十几年前来到社区工作时,就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征迁。”温泉街道汤边社区党委书记陈华丽说,这些年百年老宅出现倾斜,基础设施破损,下场大雨就能造成污水四溢。

  今年,程厝里旧改项目启动了。面对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错综复杂的多代关系,新旧交替的补偿政策,陈华丽与党员干部们迎难而上,以13天100%签约刷新鼓楼征迁速度纪录。

  “城市发展,旧改势在必行。大家都希望征迁圆满,尽快住上新房。”

  程府大院涉迁户如是说,还送上了一面面写着“以人为本,真心为民”“心系群众,和谐征收”的锦旗。

  【成就点击】鼓楼区坚持“疏解老城”的总思路,努力提高城区功能品质。2017年夏天,鼓楼区拉开新一轮旧改行动序幕,坚持“三年旧改、一年实施”,2018年全面启动涉及的17个、45万平方米旧改项目,同时实施172个老旧小区宜居环境综合整治改造项目。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福州软件园。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三坊七巷。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绿色家园。夏跃 摄

  社区治理 答好“三个如何”时代命题

  “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这是1995年4月习近平送给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的对联,也是鼓楼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写照。

  48年前,林丹刚刚接任居委会主任时,只有14平方米的办公室。如今,军门社区拥有3700平方米的服务场所,居家养老、学生托管、科普工作室等功能区免费开放。“硬件改善的同时,社区与群众的关系也不再是单方输出,而是逐渐形成了居民、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鼓楼区民政局局长杨忠民说。每月10日是鼓楼各个社区的“居民恳谈日”,各职能部门与居民面对面协商需要解决的问题;“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将“为民作主”转化为“让民作主”。这样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在鼓楼还有许多。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军门社区时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就是我们对标的基准点。”杨忠民说。

  【成就点击】鼓楼区被列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在全省、全国学习推广,以“一老一少一普”为抓手的社区服务模式被列入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等300多项荣誉。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庆城社区外立面改造为全市社区景观改造绿化样板工程。

  水系治理 摘去“黑帽”现碧波

  22条纵横交错的河道,将碧波送到鼓楼区10个街镇。而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让绕城绿水日渐黯淡。鼓楼区内河办工作人员陈凌慧记得爷爷奶奶口中的内河,是“下河就能游到火车站”的,可她从很早起就不主动靠近家门口的黑臭河了。2017年,福州市全面采用PPP治理管理模式,启动新一轮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鼓楼区的一条条内河逐渐洗去“尘埃”,重现碧水清波。“连黑臭最严重的梅峰河,都已经‘脱胎换骨’了。”陈凌慧说。

  梅峰河的部分河道因周边建筑影响,直接被混凝土盖板覆盖。沿线截污系统未全面形成,暗河段不断有排污入河,形成黑臭。为推进梅峰河治理,鼓楼区征收了沿岸上万平方米土地,包括12幢水上别墅。底泥清淤、拦截收集污水、新建地理式处理站、活水循环、新建液压钢板坝等综合措施上阵,给梅峰河动了场“大手术”。

  随着梅峰河暗河段掀盖“重见天日”,滨河海绵水景和沿河岸步道构建起又一个城市生态走廊,与左海西湖的“西堤春晓”景点无缝对接。

  【成就点击】鼓楼区2017年以来共拆除各类建筑29万平方米,建成串珠公园22个,新建和提升公园绿地约123亩,沿河绿道约28.7公里;顺利通过国家黑臭水体专项督查检查,黑臭水体治理公众满意率为100%。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整治后的梅峰河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楼宇经济 五四路CBD乘“丰”而上

  1961年,五四路上的华侨大厦投用。“福州CBD的发展就此拉开序幕。”鼓楼区发改局副局长巫朝瀛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座7层楼的“八闽第一高楼”支撑着福州城市形象。改革开放后,福州首拍地块上建起第一幢高层写字楼——国际大厦,环球广场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紧随其后。五四路成为了资源最集中的商务核心区,吸引着众多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国百强企业。

  进入21世纪,楼宇经济作为集聚高端优势资源、增加服务业发展总量、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经历着迭代更新。“在‘因楼制宜,分类施策’的总体思路下,我们启动了‘提升壮大百栋重点楼宇 打造新时代鼓楼楼宇经济升级版’三年行动。”巫朝瀛介绍。

  如今,华侨大厦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三盛国际中心,一座座新型商务楼宇,正在为五四路CBD提供前所未有的商务体验。

  【成就点击】鼓楼区已构建了以五四路为纵轴,华林路、湖东路、古田路为横轴的“丰”字型商务中心,密布190余栋商务楼宇,入驻率常年保持95%以上;完善“一楼八员”集约化服务体系,搭建了全省首个楼宇经济信息化系统;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创新服务城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称号。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五四路金融街。

  城市绿道 山郊野岭化身休闲胜地

  “自从家门口建了福道,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幸福感蹭蹭上涨。”家住大儒世家观澜小区的居民李跃回忆,4年前若要上金牛山,只能爬上小小的登山台阶,可谓“见山不亲山”。

  2015年,一群“开荒者”来了,温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臻也在其中。鼓楼区还请来新加坡亚历山大城市森林步道的主创团队,着手设计中国首条钢架悬空栈道。2017年,全长19公里的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全线贯通,被称为“福道”。“福道不仅是鼓楼的新地标,还是来客认识福州的新窗口。”杨臻介绍,去年到福道休闲参观的市民游客日均达1.2万人次。

  鼓楼持续织密城市绿网。今年初,福道之后的又一力作——福山郊野公园一二期实现“合体”,3个环山的绿道系统、6条主轴线的健身步道,串起沿线24个人文景观节点。“绿道环绕软件园,在提供绿色生活的同时,也转化为留住人才的优势。”在福州软件园工作的魏联欢说。

  【成就点击】6年来,鼓楼规划建设山地步道约60公里,内河沿线绿道约32公里,改造提升小街巷慢行道55公里,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福道被评为2017年国内唯一的“国际建筑大奖”,2018年荣获“新加坡总统设计奖”,名列“2019人民之选——中国新美步道TOP10”榜单之首。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福道夕照。余斌 摄

  文明创建 文明新风润人心

  “爱心奶奶”吕云娥是鼓楼区的一名老党员。从医生岗位上退休后,她就背着药箱在小巷奔走,无偿为高龄老人、特困群众看病,一干就是20个光阴。

  “吕云娥是鼓楼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她的志愿历程与鼓楼区志愿服务发展紧密相关。”鼓楼区委文明办未成办副主任魏淑佳说。近年来,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吕云娥的服务时长得以累计,得到官方的认可。超过6000小时的服务时长让吕云娥成为福建省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她的事迹传出了小巷,出现在电视、报纸、大街小巷的模范好人长廊上,她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学习的榜样。

  在吕云娥等道德典型引领带动下,鼓楼区已有超过11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如今,每天都有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大街小巷,维护交通秩序,清理卫生死角,向行人伸出援手……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参与志愿服务,鼓楼区规范建设69个社区志愿服务站,让志愿服务走进生活,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成就点击】鼓楼区以省级文明城区创建为龙头工程,连续四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在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区总评中创下全省第一的佳绩。全区共有134个文明单位、63个文明社区、39所文明校园,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27名、中国好人和福建好人22名。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志愿者在安泰河帮助清理内河垃圾。

听基层故事 看鼓楼巨变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