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永春苦寨坑:从考古发现到遗址公园

2019-01-25 09:04:50  来源:福建日报
  

  23日,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苦寨坑”的山坡上,七八名工人正忙着为一个龙窑遗址搭上保护棚。可别小看这处原始青瓷窑址,它是目前探明的全国最早的烧制原始瓷的窑址,曾名列201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月,经福建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核查和研究后,“永春苦寨坑考古遗址公园”获评省级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从考古发现迈向遗址公园,苦寨坑的“梦想”不仅仅是三千年文明的回眸。

  中国瓷器史前溯200多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苦寨坑种植芦柑时,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瓷片,当时鉴定为“商周时期”的残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永春苦寨坑窑址”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登记年代仍为“商周时期”。

  2015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苦寨坑窑址进行再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发现9座窑炉。2016年1月,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现研讨会召开,来自国内各大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的专家形成初步意见,推断它是福建地区至今发现最早的、我国南方较早的原始青瓷窑址。当年8月,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对苦寨坑窑址出土的标本进行年代测定,结论是“距今3400至3700多年,即夏代中晚期、商代中期”。

  此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窑址为浙江湖州瓢山窑址,其时代可追溯至夏晚期。苦寨坑窑址年代的确定,将中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向前推进200多年,改写了中国瓷器史、文明史,成为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之一。

  据介绍,苦寨坑窑址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出现火膛、窑室、出烟室结构,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同时,窑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标本,器形有尊、罐、豆、钵、纺轮等。专家认为,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重要意义。

  “考古工作者还在苦寨坑窑址周边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和聚落遗址。”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窑址群的发现,为晋江流域及福建沿海地区各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确立了产地和年代,填补了福建夏商时期陶瓷手工业遗存的空白,为福建地区青铜时期的文化编年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表示,苦寨坑遗址不仅烧造年代早且规模较大,说明该地区3500年前就形成了规模化的手工业生产区域。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