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市新闻办公室 >> 图文实录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2021-11-05 11:31:00  来源:福州新闻网

2021年11月5日上午,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通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曾玉。(原浩 摄)

  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曾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福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向大家介绍活动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日官先生,

  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徐志慧先生,

  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党组成员俞新林先生,

  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高远忠先生,

  鼓楼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彭辉先生,

  台江区团区委书记李婷女士。

  首先,有请陈日官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陈日官。原浩 摄

  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日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聚焦就业、教育、卫生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征集实施12237个办实事项目,已完成10491个,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做法有: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推进,落实落细办实事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集中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察民情访民意。市委常委、副市长通过明察暗访、抽查检查等形式,对分管领域、分管部门服务群众情况开展检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围绕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行“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服务保障模式,坚持项目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步,推动党组织、社会力量、党员力量下沉基层一线,积极破解项目建设“急难险重”问题。扎实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建立“双报到双融入”工作机制,全市市直机关党组织与201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11747名机关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报到,实现100%“双报到”,全市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挂钩办实事项目2804个,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急难愁盼问题,集中推出办实事举措。在疫情防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领域持续发力,让群众有更多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三针”接种工作,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输入传播,保障全市公共卫生安全。今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8所、中小学2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0.8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8万个,完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优化放开落户后集体户适龄儿童入学办法及二孩家庭子女就学安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门诊特殊病种管理的通知》,将特殊病种认定权限下放至具备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特殊病种经确认后,可直接在全市具有资质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方便群众就医。出台《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短期免费住宿工作的通知》,并开设在线提交申请渠道,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榕就业创业。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盘活集体用地、工业用地等土地资源,加快推进龙湖九里晴川、战峰村、飞毛腿工业园区配套宿舍、市数字内容产业园厂房改建等项目建设,努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持续推进网络餐饮治理,与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开展食品安全共治,建立网店黑名单、二次上线审核、红黄牌评价等机制,着力保障网络餐饮安全。以“公交品质提升年”为契机,陆续开通定制公交、旅游线路、高峰快线、通勤快线、节假日公交专线等多种特色公交。今年以来,福州市区共新增优化公交线路59条,占市区全部线路比例18.4%。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办实事长效机制。以直接面向群众的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做强做优窗口办事、12345城市“总客服”、文明实践等特色品牌,增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在不动产登记和交易领域,实施“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现场核验、当场领证”新模式,实现窗口不打烊、现场跑一趟。优化上门服务,服务大厅设置上门服务预约点,组建“学雷锋便民服务队”,为五城区高龄老人、无法远距离行动的重症患者或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让党旗在群众心头飘扬。发挥福州市12345城市“总客服”平台作用,联动1200多家单位,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24小时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咨询、投诉、建议、求助等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共受理诉求722886件,办结701043件。市属媒体策划推出《福州市12345平台诉求办结典型案例速递》专题专栏,挖掘展示各级各部门快速办理12345平台群众诉求件的典型事例。全面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健全生产生活功能配套设施,培育金山工业园橘园洲片区等规范提升示范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平台阵地。同时,强化惠企服务,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创新实施企业服务专区专窗、交地即发证、金融特派员、“非接触式”办税等便捷服务模式,持续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实施“温暖榕城”专项行动,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为群众办实事,涌现出爱心茶摊、新店镇新店社区“精准助农”“村童妈妈”“小桔灯”关爱儿童大联盟和福瑞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的先进集体和典型经验,有力地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下一步,福州市将进一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项目为抓手,按照序时进度,抓好督办落实,强化宣传引导,深挖典型案例,加强经验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惠民生、暖民心,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

  谢谢大家!

  曾玉:

  感谢陈日官先生的介绍。接下来,请徐志慧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徐志慧。原浩 摄

  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徐志慧:

  各位记者、市民朋友们:大家好!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工作部署,福州交警先后4次在线上、线下公开征集2万多条市民意见和建议,针对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行车慢”“停车难”“办事烦”问题,分别在今年的5月21日、6月25日、7月21日推出了3批次共21项便民利企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企业困难事。

  第一,“做精科技+做强传统”解决“行车慢”问题。

  在做精科技上:

  一是一点一策制定城区10大易堵点位排堵方案,安排拖车和民警定点保障,并将实时视频共享给市民查看。

  二是对129条主次干道、478个路口全面开展新一轮的“绿波”通行信号优化,主干道绿波方向红灯等待时间缩短了26%。

  三是设置87027111的24小时紧急救助电话,及时指派骑警和远程控制信号灯保障,6月以来救助72人次,其中孕妇12人。

  在做强传统上:

  一是新组建100人铁骑队和15辆应急施救拖车,以城区“两环三射五纵七横”为重点,实行动态快速排堵,日均排堵60余起。

  二是在城区50个路口和25所中小学校打造示范岗和校园交通安全岗,提升路口管理品质和颜值。

  三是开设“小单警官说路况”广播电台专栏,在早晚高峰为群众解说路况、引导出行,全市收听群体300多万。

  第二,“教育免罚+应划尽划”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一是社区、物业可网上申请道路停车泊位,精细制定1373条道路停车政策,5月份以来增加道路停车泊位9900余个;

  二是推出老旧小区周边指定道路、指定时段允许单侧有序停放,在非禁停道路,允许出租车、配送车辆临时停车,学校周边允许接送车辆临时停放,原则上不抄单、不处罚,惠及车辆30万辆;

  三是公厕周边设置限时长10分钟停车位115个;

  四是推出“文明出行、教育免罚”,惠及15万辆车免罚。

  通过系列便民举措,让老百姓从“不敢停”到“放心停”,群众满意率由治理前的72.1%提升至目前的98.8%。

  第三、“网络平台办+自助便捷办”解决“办事烦”的问题。

  一是推出福州交警24T自助服务中心,全天候办理28项车、驾管业务。目前已受理业务1.1万件。

  二是在全省率先推出12123语音平台,提供10余项车驾管业务服务,实现“一趟不用跑”。已办理业务超过19.5万件。

  三是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公安交管业务问题,推出线上“归零窗口”,目前已办理疑难交管业务36件。

  福州交警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减手续、减环节、减时限,为群众办妥难事、办成事实,为更好服务构建福州新发展格局、促进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曾玉:

  下面请俞新林先生作介绍。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俞新林。原浩 摄

  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党组成员 俞新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下面我就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向各位作介绍:

  一、基本情况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管委会党组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次梳理实践活动项目,形成22项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内容、推进举措、完成时限,并对项目实行“三定”管理,即定人、定岗、定分管领导,专门负责。中心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社区)为企业、市民提供全程无偿代办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创新推出“打包办”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打包办”主题政务服务,围绕法人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每阶段的“一件事”,推行跨部门事项打包联办。企业和个人在办事时,如遇上涉及多个部门、需多次提交材料的情况,将由一个窗口“打包”统一完成受理、发证,且只需一次性提交材料,便可办成“一件事”,变群众办事“多次跑”为“部门跑、数据跑”,提交多套材料为只需“一套材料”。

  二是开设“办不成事”受理专窗。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开设“办不成事”受理服务专窗。“办不成事”是指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办事申请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群众多次到大厅未能解决问题等有关情形。通过设立专窗,紧盯企业、群众各类“办不成事”问题,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自开设“办不成事”受理专窗以来,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已成功解决企业、群众诉求20件。

  三是持续为企业减负。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推广信用免抵押贷款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企业可采用以信用作为抵押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缴存年度投标保证金,今年已发放免抵押贷款4050万元;推行网上超市信用免保证金制度,采用信用考核的方式取代入驻保证金,今年已减免供应商入驻政府采购网上超市保证金约222万元;推广建设工程电子保函服务,今年投标企业通过应用电子保函企业示范保证金约257亿元。

  曾玉:

  下面请高远忠先生作介绍。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高远忠。原浩 摄

  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 高远忠:

  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是人社部门职责所系、价值所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福州市人社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事”实践活动,主要聚焦四个方面:

  一是聚焦“稳就业”。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就业局势,实施全省力度最大、惠及企业职工最多的稳岗政策,对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86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奖补资金6.04亿元,惠及就业人员15.6万人。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以及失业保险普惠性稳岗返还政策,已为全市企业减免4.76亿元,受惠职工达22.3万人。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同比增长14.2%,城镇登记失业率3.51%,低于4.21%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

  二是聚焦“优服务”。今年7月1日,福州市全面发行第三代社保卡,社保卡发放合作银行由原有的1家增至8家,银行服务网点由原来的56个增至1158个,市民可自由选择,解决了过去持卡群众异地开通社保卡金融账户难的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推广95项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应用,同时,在公共交通、图书借阅等民生领域已落地实施。依托电子社保卡,已超过200万人次持卡人网上办理失业金、社保补贴、人才落地奖励、社保缴费和待遇查询、档案查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13个模块42个事项。

  三是聚焦“帮困难”。继续实施失业保障扩围行动,简化失业金和失业补助金申领。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或失业补助金均可通过“榕e社保卡”“e福州”等网络平台线上申领,也可以到其就近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窗口办理,同时,加大对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今年1-9月,福州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首次领取失业金人数持续回落,每月领取失业金人数自3月(2.3万人)起逐月减少至9月(1.6万人)。对灵活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参加养老、医疗保险补贴从50%提高到65%,全市开发1250个公益性岗位专门用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的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

  四是聚焦“促和谐”。开展欠薪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和存在欠薪记录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督促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工资保证金、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等三项制度。今年已为3308人追回工资5126万元。积极联合福州中院首创“根治欠薪联动执行工作室”,以“法院执行+劳动维权”为工作机制,联动发放执行救助款约392万元,推进276件案件执结,共同维护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成立多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与仲裁调解联合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实现调解结案3623件,调解成功率达63%;今年我们还将以构建国家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曾玉:

  下面请彭辉先生作介绍。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彭辉。原浩 摄

  鼓楼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彭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下面我就福州市鼓楼区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向各位作介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鼓楼区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建立办一批实事、解一批难题、化一批矛盾、领一批心愿、引一批项目的“五个一”机制,梳理汇总五批1481项项目清单。

  一是聚焦服务民生,搭起解决群众诉求“连心桥”。深化近邻党建工作,发挥小区党支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开展近邻党建“5+N”行动为抓手,推动解决公共设施改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815件,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三服务”“四巡四访四问”等机制,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党员主题日”“民生服务日”“城市管理日”“周五接访日”等系列主题日活动,及时发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健全“服务企业直通车”“一企一议”以及“企业驿站”机制,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完善企业全链条配套服务体系。依托社区“两中心两厅一平台”“居民恳谈日”“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活动等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

  二是创新智慧民生,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新实践。打造“5+2”智慧城市服务网,接入全区2000多路视频监控和167个社区监控,实现省、市、街镇、社区、学校的五级互联互通。创新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打造鼓楼智脑,线上构建100多类数据库和智慧河长、生态环保等30多个应用子系统,线下由鼓楼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牵头,汇集10个街镇、86个主责部门近4000名工作人员,实现“一湖汇数据、一网知全局、一键统指挥”。创新推出“一线处置”机制,形成事项收集、街镇呼叫、部门响应、公众评价、监督考核的问题处置完善闭环,实现“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群众“最后一米”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截至目前,各类平台共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万件,办结率99.83%。

  三是推进民生工程,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高质量办好“家门口”民生工程,继续擦亮“家在鼓楼”幸福品牌。启动一流教育强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建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造示范性智慧康养服务平台。结合传统街巷提升改造,以“1+N”形式打造“有声文化墙”,建设“声而不凡 闽都鼓楼”平台。吹响“攻坚120天”专项行动冲锋号,推进11类攻坚任务,梳理生成市级攻坚项目189个,自加压力项目53个,推动一批重大产业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产、投用,加快朱紫坊基金港、海丝跨境新零售产业园等项目提升改造,为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下一步,鼓楼区将继续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继续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切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谢谢大家!

  曾玉:

  下面请李婷女士作介绍。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李婷。原浩 摄

  台江区团区委书记 李婷: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州市台江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广运用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五事工作法”(说事、议事、理事、晒事、评事)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和“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行动,深入基层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一是“微清单”办好群众身边事。今年以来,台江区聚焦“小切口”“微诉求”“中梗阻”,靶向发力、精准施治。上半年,发动全区57家参学单位通过“四访”机制(座谈走访、现场受访、带题下访、重点约访),累计深入一线走访调研1103场次,受访群众9817人次,征集首批办实事“微清单”200条,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六大领域,通过明确办理单位和办理时限,时时跟踪办理进度,做到“一问题一建档,一办结一销号”,推出苍霞街道长者食堂、交通管理网格化新模式等5个典型案例,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下半年已继续征集第二批“微清单”项目212个,截至10月,已完成125个,并培育出宁化街道全省首家社区红领巾先锋少年宫、后洲街道老人养老服务中心等典型项目,聚焦社区教育、居家养老等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全面推进区级以上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街道、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机制,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推动56件2021年度省、市、区三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实施。目前,南公小学、双杭小学、宁化幼儿园分园和台江区第三实验幼儿园等4所新建学校已正式启用,新增学位2700个;家园事务服务中心已接管无物业住宅小区6499户;城镇新增就业7316人,完成率超81%;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96个,超额完成49%;开放长者食堂7家,授牌成立全市首家惠民“福粥”工程示范店,实施全市首个“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项目。

  三是“四个聚焦”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办实事项目。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台江区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立足行业特点,聚焦民生需求、便民服务、基层治理、企业发展四个维度,累计实施办实事项目111个,其中79个项目全面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福建健康管网科技联合台江区卫健局推出“青囊讲堂”中医药健康文化社区行等社区公益讲座,为社区和养老院开展健康服务管理、赠送防疫包等;华莱士食品、朴朴商务电子、苍霞街道社区发展公益研究基金会等“两新”组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一线防疫人员等暖心行动,为他们送上了爱心汤、慰问品等;乾成、观韬中茂等5家律师事务所走进社区、企业、商务楼宇等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调解等服务和特困人群法律援助,就高空抛物、人脸识别、遗嘱继承、离婚冷静期等群众关注的内容举办多场法律公益讲座。推动“两新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特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在“学史力行”中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感谢大家!

  曾玉: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福州晚报记者提问。原浩 摄

  福州晚报记者:

  请问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目前福州已经增加了几千个道路停车泊位,接下来还会继续增加吗?在哪里增加?

  徐志慧:

  根据行业标准,城市停车格局应遵循“建筑配建停车为主,社会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也是缓解停车难的治本之道。福州交警在前期推出一系列便民停车举措基础上,接下来,将会围绕530个内部停车位配建不足的老旧小区周边85条道路进行再调研、再摸排,按照“能设即设”的原则继续优化和设置各类道路停车泊位,并陆续在附一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立医院、协和医院,以及仓山万达、爱琴海、台江万达、东二环泰禾、世欧王庄等重点医院商圈周边道路,增设限时长3分钟道路停车泊位,允许机动车临时上下客、即停即走,方便就诊、购物人员出行;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也可以通过“福州交警微发布”的“道路停车泊位申请”模块,申请在周边道路增设24小时全时段停车泊位,交警部门按“能设即设”的原则审核设置。同时,我们还将推出“智慧停车系统”,逐步接入城区所有公共停车场,制作道路停车“一张图”,让市民清楚“怎么停、哪里停、选哪停”。

  曾玉:

  感谢徐志慧先生的回答,现在请继续提问。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福建广播全媒体记者提问。原浩 摄

  福建广播全媒体记者:

  当前由于国内外疫情反复,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又创历史新高。那么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人群,我们人社部门如何帮助就业?

  高远忠:

  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由市政府出台有史以来力度最大、在全国都具影响力的《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榕留榕就业创业七条措施》,提出了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求职短期免费住宿、万元生活补贴、人才住房保障等七条有力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留榕回榕来榕就业创业。

  二是应对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不打烊。8月17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好年华·聚福州”人才线上双选会,福州市人社局牵头举办了为期两周“好年华·聚福州”人才线上双选会活动,期间围绕“六个城、五大国际品牌”,创新人才招聘模式,组织7场明星企业“直播带岗”活动和1场青年人才线上路演,直播活动通过17个平台进行直播,吸引2200万人次观看,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点赞。截至目前,为来榕求职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1003人,发放万元生活补贴2010人,全市新增求职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已超过6万人,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三是全面采集在榕高校毕业生信息,开展精准政策和岗位推送,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求职意愿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岗位推介;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有见习需求的,优先推荐就业见习岗位,同时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吸纳、留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对通过市场就业确有困难的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主动吸纳到当地公益性岗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就业,兜牢就业底线,目前福州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5%,居全省前列。谢谢!

  曾玉:

  感谢高远忠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原浩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实行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打包办”业务,群众可从中获得哪些方便?都有哪些业务?这个举措有哪些特点?

  俞新林:

  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打包办”业务是说,企业和个人在办事时,如遇上涉及多个部门、需多次提交材料的情况,将由一个窗口“打包”统一完成受理、发证,且只需一次性提交材料,便可办成“一件事”。主要包括新设企业、市场退出等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104组;新生儿出生、就业、结婚、退休等个人全生命周期事项共14组。通过“打包办”服务改革,累计精简材料1527份,压缩审批时限2077天,减少办理环节1231个,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容缺受理。前置事项业务材料暂缺时,后置事项部门可先行审查其它材料。后台在审核材料时,可相互轮转、共享信息,同时也会共享给前置材料部门。二是精简材料。申报材料在所涉及的审批部门间通过信息共享,避免申请人多次提交。不管您的申请涉及到多少部门,同样的材料您只需要提交一次。三是优化流程。由窗口统一收取材料,在线分配套餐事项,审批部门线上签收审查,审批办理结果由综合出件窗口打包或分批次送达申请人。谢谢大家!

  曾玉:

  感谢俞新林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人民网记者提问。原浩 摄

  人民网记者:

  福建省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这方面,鼓楼区有什么创新做法吗?

  彭辉:

  感谢记者朋友对养老服务领域的关心。近年来,鼓楼区创新开办“长者食堂+学堂”,提供暖心助餐助学及养老服务,满足老人就近用餐和文化娱乐服务需求,目前已实现十街镇全覆盖。

  长者食堂采取与餐饮公司合作、扩大养老服务中心助餐功能、探索与辖区机关食堂合作等方式,为老人提供“一荤两素一汤一饭”10元优惠套餐。满足“户籍在鼓楼且年满60周岁以上”条件的长者,本人携带身份证和户口本到户籍所在社区即可申请登记。目前全区已有长者食堂25家,设置就餐座位1510个,申办固定就餐卡人数5171人,各食堂开办以来累计就餐人次约8.7万人次,“长者学堂”则依托“长者食堂”平台开展“家门口”老年教育,获得群众普遍点赞,更好地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晚年”。谢谢!

  曾玉:

  感谢彭辉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福州日报记者提问。原浩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根据刚才的介绍,台江区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出了宁化街道福瑞社区少年宫项目等一批民生项目。能否具体介绍社区少年宫这一项目是如何开展并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呢?

  李婷:

  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也想借此机会与媒体朋友们交流台江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福瑞社区红领巾先锋少年宫,这个项目是台江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我们运用台江区“五事工作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项目所在的福机新苑小区作为2015年新建成的安置房小区,住户中老人、儿童占比大,针对群众提出“四点半”育人难的问题,我们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探索“党政搭台、专业运作、校地合作、多方参与”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力求打造“课后素质教育+课外实践教育+参与式服务治理”的立体化青少年教育服务平台,于今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级红领巾先锋少年宫。

  我们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发挥部门及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作用,汇聚强大合力。前期整合了鲲鹏青少年社工组织和区直相关部门进入社区开展服务,取得一定成效后,得到团省委、团市委支持,链接省少年宫协会资源和高校资源导入运营,打造以小区为中心的文化生态圈。截至目前,已开设“四点半”作业辅导班3个、公益暑托班6个、特色兴趣素养课程20余类,半年时间累计服务18000余人次,获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也将不断地总结提升经验,进一步拓展阵地、整合资源,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努力形成新时代服务群众的“台江模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大家!

  曾玉:

  谢谢李婷女士的回答。因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