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词制度为曲服务为拍 福州新区新歌嘹亮

发布时间:2016-09-27 12:59:50  来源:人民日报

  制度为曲,新机制点燃新活力

  9月22日,江阴港内,一批由韩国进口的高端液晶面板经过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短短一个小时便由保通物流保税分拨中心送往企业生产线。“货物先入区后报关,不仅为客户节省了大量资金占压,还极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便利化的创新举措,让物流中心总经理郭煌赞不绝口。

  “国家级新区意味着区域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辖区内要鼓励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探索。”福州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忠勇表示,一场全新的改革探索正成为福州新区建设的点睛之作。

  创新管理体制,目标“大部制、扁平化、高效率”。通畅高效的顶层设计下,努力实现“新区事情新区办”;

  创新开发机制,推动“实体运作、直管开发、两级联动”。整合资源要素、引入市场机制,成立统一的新区投资集团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

  创新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统筹新区各个领域规划,同时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提升审批时速,实现智慧管理;

  创新建设模式,遵循“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

  机制体制创新下,改革红利频频派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薄膜,中国软包装集团是业内公认的“世界膜王”。看中福州新区优惠的保税政策,集团子公司中景石化正在江阴港内加速抢滩“货权”。

  液化石油气是公司生产的原料,目前中景石化科技园内已建两座储罐,规划再建4座。总计可达400万吨的储备量,却不单单是为了企业自身生产。“新区的保税政策优势,让我们可以利用货物进出赚钱。”集团副总裁朱泽斌介绍,“依托保税功能,不仅让成本下降,更让中国企业有可能在国际交易中拥有话语权。”

  制度为曲,旋律精准悠扬,新区之歌韵味十足。一年来,福州新区以自贸区福州片区为试点,推出7批体制创新举措77项,属全国首创的22项,17项创新举措被省政府列为福建省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

  服务为拍,新面貌助力新发展

  9月20日,福州滨海大通道的建设现场,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条规划总长297公里、总投资293亿元的滨海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区交通主动脉。

  加速推进的滨海大通道,正是福州新区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新区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正加快完善。

  看陆,串联新区的福州地铁6号线将于今年底开工动建,建成后将支撑起福州新区重要组团加快发展;看海,江阴港与罗源湾散货码头加快建设,未来将努力打造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港;看空,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已摆上日程,竣工后将实现3300万人次的年旅客运送能力。

  针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服务创新同样如火如荼;增强新区吸引力与竞争力,营造高效服务软环境成为关键。

  服务为拍,节奏明快响亮,成就新区之歌活力激昂。“坚决一点、快一点,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的表态掷地有声,紧抓“五区叠加”的战略机遇,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新歌嘹亮中,一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正在加速建设。

  (记者 蒋升阳 钟自炜)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7日 06 版)